化学教学设计

时间:2025-09-04 05:38:17
化学教学设计

化学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对学业业绩问题的解决措施进行策划的过程。那么你有了解过教学设计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化学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化学教学设计1

【学海导航】

1、了解物质的聚集状态以及聚集状态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2、理解影响物质体积大小的因素;

3、理解气体摩尔体积概念,以及与气体,物质的量之间的关系。

【学习方法】

通过课堂老师的讲解,课前、课后多看书理解气体摩尔体积的概念。

【学习过程】

〖问题创设1〗

生活经验告诉我们:固体有一定的形状,液体没有固定的形状,但有固定的体积;气体没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气体容易被压缩,而固体、液体不宜被压缩。

为什么固体、液体和气体物质的某些性质存在差异?与这些物质的微观结构有何联系?

一、物质的聚集状态、结构和性质

通过学生讨论,指导学生阅读表1—3:

物质的聚集状态微观结构微粒的运动方式宏观性质

固体

液体

气体

〖问题创设2〗通过前面学习,知1mol不同物质的质量不同,那么,1mol不同物质的体积是否相同?。

〖学生活动〗思考,并通过计算填表1—4:

物质摩尔质量/g·mol—1密度1mol物质的体积

Al 26.98 2.70g·cm—3

Fe 55.85 7.86 g·cm—3

H2O 18.02 00.998 g·cm—3

C2H5OH 46.07 0.789 g·cm—3

H2 2.016 0.0899 g·cm—3

N2 28.02 1.25 g·cm—3

CO 28.01 1.25 g·cm—3

二、影响物质体积大小的因素:

1、因素:

①条件(温度、压强);

②微粒数目多少;

③微粒本身大小;

④微粒间的距离等。

2、在一定温度和压强时:

(1)1moL固体或液体体积;

由于,所以体积。

(2)(1)1moL气体体积;

而气体,所以。

三、气体摩尔体积

1、定义:将气体所占的体积称为气体摩尔体积,用符号" "表示。

2、注意点:①研究对象为气体;②单位;③标准状况下,气体摩尔体积约为。

3、气体体积(V)、气体摩尔体积(Vm)、物质的量(n)三者关系:

【例1】13。0g锌与足量的稀盐酸完全反应,最多可收集到多少体积(标状)的氢气?

【练习1】计算在标况下,至少需要多少体积的氢气与足量的氧气反应才能生成18g水。

〖思考〗

使用22。4 L·mol—l应注意哪些问题?请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如不正确请改正。

(1)在标准状况下,1molH2SO4的体积约是22.4L。

(2)1molCO2的体积约为22.4L。

(3)1molCO2和lmolCO所含的分子数相同,所占的体积也相同。

(4)标准状况下,O2的体积约为22.4L。

(5)1molH2在20℃时体积一定大于22.4L。

(6)1molCO2和CO的混合气体在标准状况下,所占体积约是22.4L。

(7)当某气体的体积为22.4L时,它一定处于标准状况下。

高一()班姓名学号成绩

【达标训练】可不要做错噢!

1、相同状况下,下列气体所占体积最大的是

A、80g SO2 B、16g O2 C、32g H2S D、3g H2

2、标准状况下,将1g氦气、11g二氧化碳和4g氧气混合,该混合气体的体积约为

A、8.4L B、11.2L C、14.0L D、16.8L

3、在相同条件下,下列各组气体中,分子数一定相同的是

A、14g N2和32g O2 B、34g NH3和4g H2

C、2L CO2和2L H2O D、11。2L O2和0。5mol O2

4、有下列物质:①0。5mol NH3 ②标准状况下22。4L He ③4℃时9mL H2O ④0。2mol H3PO4按所含的原子数由多到少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①④③② B、④③②① C、②③④① D、 ①②③④

5、等体积的两容器内,一个盛一氧化氮NO,另一个盛氮气和氧气的混合气体,若容器内温度、压强相同,则两容器内所盛气体一定具有相同的

A、原子总数B、质子总数

C、分子总数D、质量

6、448mL某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质量为1。28g,该气体的摩尔质量约为

A、64g B、64 C、64g/mol D、32g/mol

7、a mol氢气分子和a mol氦气分子一定具有相同的

A、原子数B、物质的量C、质子数D、体积

8、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含有NA个氦原子的氦气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约为11。2L

B、 25℃,1。01×105Pa,64g SO2中含有的原子数为3NA

C、在常温常压下,11。2L Cl2含有的分子数为0。5NA,物质聚集状态教案

D、在标准状况下,11。2L H2O含有的分子数为0。5NA

9、如果a g某气体中含有分子数目为b,则c g该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是(阿伏加德罗常数用NA表示)

A。 B。 C。 D。

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标准状况下22。4L/mol就是气体摩尔体积

B、非标准状况下,1mol任何气体的体积不可能为22。4L

C、标准状况下22。4L任何气体都含有约6。02×1023个分子

D、1mol H2和O2的混合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约为22。4L

11、在一定温度和压强下的理想气体,影响其所占体积大小的主要因素是

A、分子直径的大小B。分子间距离的大小

C、分子间引力的大小D。分子数目的多少

12、氢气、氧气、氮气各10g,在标准状况下体积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所含分子数最多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13、A、B两种金属元素 ……此处隐藏22864个字……>

[讨论]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这一句话应如何理解7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最后一段,然后举例。)

[讲解]下面的图示表示氧化汞的受热分解过程

(投影)。

(氧化汞分子分解示意图)

在化学变化中,发生变化的是分子,原子没有发生变化。例如,氧化汞分子分解成氧原予和汞原子,氧原子无论存在于水中、氧气中.还基在氧化汞分子中始终是氧原子。可见原子在化学反应中不能再分成更小的粒子:因此‘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课后小结

师: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分子和原子,利用实验探究验证了分子的特点。现将本课题总结如下:

1.物质是由原子、分子等微小粒子构成的。

2.分子存在着以下特点:

(1)分子有一定的质量和体积;

(2)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3)分子间存在一定的间距。

3.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4.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原子可以相互结合形成分子。

化学教学设计14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糖类的组成、种类、来源,及对生命活动的作用。

(2)学会用碘水(或碘酒)检验淀粉,学会用新制的氢氧化铜悬浊液检验葡萄糖。

(3)知道糖类在人体内的消化过程,知道淀粉或纤维素与葡萄糖之间的相互转化。

(4)知道油脂的组成,富含油脂的食物以及常见的油脂。知道油脂对生命活动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行阅读,掌握资料收集与讨论的学习方法,培养归纳、总结能力。

(2)通过实验,培养实验操作能力及观察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对食品营养的关注意识,养成合理膳食的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认识糖类、油脂的化学元素组成及其在人体内的变化和对生命活动的重要意义。

【难点】

葡萄糖的检验方法及淀粉的检验方法。

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

[教师]近几年微商行业迅速崛起,同学们都知道微商吧?

[学生]笑嘻嘻的议论并回答。

[教师]据统计,近几年微商们卖的减肥产品非常畅销。现在有些女中学生,为了赶潮流,在青春期就刻意减肥,有的已造成严重贫血和营养不良。

[提问]大家如何看待减肥这件事呢?

[学生]回答提问,自由发挥。

[教师]提出科学合理减肥的观点,讲述人体所需的营养物质并引出课题。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新课教学

1。糖类

[教师]指导学生自行阅读课本并回答下列问题:

(1)常见的糖类有哪些?

(2)糖类的组成元素有什么?

(3)糖类对人体的作用是什么?

(4)糖类的消化过程是怎样的?

[学生]阅读课本,并小组讨论,回答问题。

[教师]那么,如何检验食物中含有葡萄糖或淀粉呢?

[演示实验]在试管中加入2ml10%NaOH溶液,滴加4~5滴5%CuSO4溶液,混合均匀,生成蓝色的氢氧化铜沉淀。再加入几滴10%葡萄糖溶液,在酒精灯上加热至沸,片刻后出现砖红色沉淀。

[学生实验]在有少量面粉的蒸发皿上滴加2至3滴碘水,淀粉遇单质碘显蓝色。

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结果。

设计意图:通过实验、观察归纳出葡萄糖和淀粉的检验方法。

2。油脂

[教师]指导学生自行阅读课本并回答下列问题:

(1)常见的油脂有哪些?

(2)油脂主要含哪些元素?

(3)油脂对人体的作用是什么?

[学生]阅读教材并回答:

(1)有的来自于植物的种子,有的来自于动物的组织器官。通常人们将室温下呈液态的脂肪为油(植物油),室温下呈固态的脂肪为脂(动物油)。常见油脂包括:豆油、花生油、菜油、猪油、牛油等。

(2)油脂的主要成分里含碳、氢、氧等元素。

(3)油脂在人体内经过酶的作用,部分经过氧化提供能量,另一部分被人体吸收供代谢需要。

(三)巩固提高

自行网上搜集、阅读食物酿酒的资料。

(四)小结、作业

略。

化学教学设计15

1、学习任务分析

学习任务分析即学习需要分析,这是教学设计模式中首先要进行的内容,它是指学习者目前的学习状态(教学问题的起始状态)水平与期望达到的学习状态(教学问题的终态)水平之间的差距分析。期望达到的学习状态主要是由教学大纲和学习内容所决定的。教师通过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对教学大纲进行分析,以明确某一知识点的学习任务,即学生学什么。

2、教材内容分析

教材内容是教师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的主要载体,教材内容的分析是教学设计的基础。对教材内容的分析,就是要明确教师教什么、所教内容在整个化学教学中的地位与作用、这部分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与其他知识之间的联系、在社会生活、生产和科学技术中的应用、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所具有的功能和价值、知识教学的深度、广度、重点、难点以及可以利用的教学资源(如实验条件、课件、习题)等进行分析。

3、学生特征分析

学生特征分析主要是指学生在学习化学新内容之前的生活经验和经历。这些经验和经历将影响学生的化学学习,甚至在学习过程中会出现一些学习迁移现象。学生特征分析包括: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现有的学习能力、学习态度等。在教学设计中要坚持以学生为学习的中心,满足学生的学习要求,从自己所教学生的实际出发分析,不仅要了解学生具有哪些影响学生学习的一般因素,具有哪些学习新知识所需要的初始知识技能,而且还要分析学生用原有的认知结构将会怎样地去认识新的知识和对新内容的情感态度,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哪些学生能适应,哪些学生不能适应,学生“应该做什么”、“能够做什么”和“怎样做”等。

4、教学目标设计

教学目标设计是要解决教什么(或学什么)、达到什么水平的问题,它是在学习任务分析、教材内容分析和学生特征分析基础上,分析教材内容中的学习结构与学生原有的学习结构之间的差距,提出教学过程中所要解决的具体问题。它为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选择提供了依据,也为教学的组织、教学的评价提供了依据。教学目标应该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个方面来制定,突出综合性。

5、教学策略设计

教学策略是为完成特定的教学目标而设计的教学模式,是教学设计的中心环节。在教学设计过程中,要体现教学策略的灵活性,即同一教学内容,可以有不同的处理方式,我们可以依照新课程理念、依据学生和教学内容的特点,选择最适合的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学法指导等

《化学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