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卡》说课稿15篇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说课稿来辅助教学,借助说课稿我们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说课稿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凡卡》说课稿,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凡卡》说课稿1一、说教材
《凡卡》这篇小说由俄国著名作家契珂夫写于1886年,当时正是俄国沙皇统治最黑暗的时期,人民过着苦难的生活,无数破产的农民被迫流入城市谋生,他们深受剥削之苦,连儿童也不能幸免。契珂夫在父亲的杂货店里,亲眼目睹了父亲对小学徒的虐待,十分同情小学徒的命运。
《凡卡》这篇课文通过凡卡给爷爷写信这件事,反映沙皇统治下俄国社会中穷苦儿童的命运,揭露了当时社会制度的黑暗。本文表达上的特点有两个方面,一是由作者的叙述、凡卡的信和凡卡的回忆三部分内容穿插起来,互相辉映。一是采用对比、反衬、暗示的表达方法。
本学期提出了两项阅读的新要求,一是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二是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通过前几组课文的学习,学生已有了一定基础,本组课文应该进行较为综合的练习,而《凡卡》则是难得的例文。由于在第一课时中已经完成了初读感知、整体建构、略读“回忆”和学习生字的教学目标,因此本课时的教学目标是: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凡卡悲惨的生活遭遇,体会文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2、初步领悟文章所采用的对比、反衬、暗示的表达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凡卡》一文篇幅较长,内容和形式都比较复杂,要提高教学效率,教学必须突出重点和难点,本文内容很丰富,其中反映文章主旨的核心内容是凡卡写的信,而信中最能集中地反映凡卡生活悲惨和内心痛苦的是第8、10、15自然段,因此,本课时的教学重点是:通过第八、十、十五自然段的理解感受凡卡生活的悲惨和内心的痛苦。
本文的表达方法比较独特,学生初次接触,学生领悟起来有一定难度。因此,本文的教学难点确定为:初步领悟文章所采用的对比、反衬、暗示的表达方法。
二、说教法学法
教法:问题情境教学法,直奔重点,引导感悟。
学法:质疑、探究、感悟、朗读四结合学习法。
三、说教学程序
(一)复习导入,初设疑问:
导入新课,从复习课文内容入手,回顾《凡卡》一文的写作特点,并在学生把握主要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一步追问:凡卡的生活悲惨在哪儿?凡卡的生活为什么这样悲惨?然后引导学生就以这两个大问题为统帅,进行探究、讨论和交流。由于课始有了目标,学习就有了方向,问题由学生自己提出来,探讨也就有了热情。
(二)读信悟情,解答疑问:
由于课文篇幅比较长,内容和形式都比较复杂,要提高教学效率,必须突出重点,因此我要求学生快速读信,找出内容最重要、感情最强烈的段落。接着直奔最重要的部分,指导学生精读第八自然段,采取自读和交流讨论的方式,弄清凡卡在哪些方面受到怎样的虐待,设身处地地体验凡卡内心难以忍受的痛苦,在此基础上练习有感情地朗读。接着让学生以同样的方法学习第10、第15自然段,并鼓励学生在读书的过程中大胆提问,通过讨论探究解决问题,使学生更深刻地体会凡卡的不幸,养成边读边思、读中存疑的良好读书习惯。到此,学生解决了课始提出的第一个问题。然后解决第二个问题:凡卡的生活为什么这样悲惨呢?我让学生结合课文及课外查阅到的资料谈谈,使学生认识到凡卡不幸的命运不是偶然的,而是黑暗的社会造成的必然结果。最后,让学生把信的全部内容有感情地读一读,读到回忆处,停下来想一想凡卡的“快乐”生活,在学生有所感触的情况下,教师质疑:这篇小说一半写苦,一半写甜,这是不是有矛盾?引导学生讨论,领悟作者写凡卡回忆乡下生活的“快乐”,更衬托出凡卡学徒生活的“悲惨”。
(三)再问再议,拓展练笔:
小说最后写了凡卡寄信和做梦,暗示凡卡希望回到爷爷身边只能是一个甜蜜的梦而已。我要求学生自由读20、21两个自然段,提出问题与同学讨论。并重点讨论问题:凡卡写的这封信,他爷爷能收到吗?解决这个问题,首先引导学生联系“地址不详”,认识到他爷爷不能收到信。然后我让学生进一步讨论:就算凡卡的爷爷能收到信,他能把凡卡带回去吗?在此基础上,播放最后一节课文录音,让学生领悟:对于凡卡来说,回到爷爷身边只能是一个甜蜜的梦而已。最后,让学生任选一题做课后扩展练习:1、课文在凡卡睡熟并做着甜蜜的梦的地方结束了。但梦总是要醒的,想象一下,凡卡睡醒以后,会发生什么事情。2、读了课文,你可能有很多话想对凡卡说。先说一说,再写下来。这样,会使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对思想感情的体会得到深化。
四、说板书和作业
板书:加上题目只有十个字,简明扼要地将凡卡现实生活的悲惨与回忆中生活的快乐形成鲜明对比,从而深入体会小说的思想感情和小说表达上的特点。
作业:本文语言生动、形象,情真意切。有描写人物外貌的,有描写景物的,也有抒发思想感情的。这些精彩的语句、段落都有积累的价值。因此,我让学生自主选择,把他们喜欢的词句抄写下来。另外,如果教学时间不够充裕的话,练笔也将作为作业留给学生。
《凡卡》说课稿2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们:
大家早上好!今天我的说课内容是《凡卡》的第二课时,下面我从六个方面说这堂课的设计:
一、说教材
首先从教材来看:
《凡卡》是S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六组的第二篇课文,本组教材是以“外国名篇名著”为主题进行编排的,目的在于训练学生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人物感情,关心人物命运。
这篇课文是俄国著名作家契诃夫的短篇小说节选,全文记叙了九岁的凡卡在圣诞节前夜给爷爷写信,向爷爷诉说自己在鞋店当学徒的悲惨遭遇,乞求爷爷带他回乡下的事。反映了沙皇统治下俄国社会中穷苦儿童的悲惨命运,揭露了当时社会制度的黑暗。
从结构看文章整体是按写信的过程记叙的,先写写信前的准备,然后是写信的过程,最后是写信封、寄信、做梦。从表达看,本文有两个主要特点,一是在讲凡卡的悲惨遭遇时,由作者的叙述、凡卡信的内容和写信过程中的回忆三部分内容穿插起来。二是采用了对比、反衬、暗示的表达方法。
本课的课文篇幅较长,在经过精心梳理后,课文的脉络会清晰显现,作者巧妙地将自己的讲述和凡卡的讲述、回忆运用了插叙、对比、衬托等表达方法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并一步步将人物命运推入“绝境”。在娓娓道来之间,使读者情感随着凡卡的悲惨命运而跌宕起伏。《凡卡》是一篇“经久不衰”的老课文,在新教育理念的指导下正焕发着新鲜气息。如何实现老课新讲?长课精讲?成为本教学设计的思考点之一。
为此,我在教学设计时,试图将零乱无序的问题进行整合,由一个主问题引领不断深化,最终领悟课文的主旨;同时围绕主问题将看似零散的内容进行重组,在主问题的引领 ……此处隐藏32641个字……国社会中穷苦儿童的命运,揭露了当时社会制度的黑暗。本文表达上的特点有两个方面,一是由作者的叙述、凡卡的信和凡卡的回忆三部分内容穿插起来,互相辉映。一是采用对比、反衬、暗示的表达方法。
二、说学情
六年级的学生已初步具有了独立学习的能力,他们会凭借自己所积累的经验和知识,来认识了解事物。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相信学生,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其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促成学生在知识上、能力上、思想上、情感上的生成和升华。
三、说目标
本学期提出了两项阅读的新要求,一是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二是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通过前几组课文的学习,学生已有了一定基础,本组课文应该进行较为综合的练习,而《凡卡》则是难得的例文。因此本课的教学目标是:
1、了解旧俄时代穷孩子的悲惨命运,理解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的同情心及对黑暗制度的痛恨。
2、学习课文的细节描写和叙述、信、凡卡的回忆交叉在一起描写的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说重难点
《凡卡》一文篇幅较长,内容和形式都比较复杂,要提高教学效率,教学必须突出重点和难点,本文内容很丰富,其中反映文章主旨的核心内容是凡卡写的信,而信中最能集中地反映凡卡生活悲惨和内心痛苦的是第8、10、15自然段,因此,本课的教学重点是:通过第八、十、十五自然段的理解感受凡卡生活的悲惨和内心的痛苦;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本文的表达方法比较独特,学生初次接触,学生领悟起来有一定难度。因此,本文的教学难点确定为:初步领悟文章所采用的对比、反衬、暗示的表达方法;学习课文的细节描写和叙述、信、凡卡的回忆交叉在一起描写的方法。
五、说教法学法
本节课主要的教学方法是:
1、在教学中采用扣主线、弃枝叶,确定教学的重点。抓住文中的重点段——凡卡学徒生活的悲惨遭遇,让学生讨论凡卡受尽哪些折磨?为什么挨打?怎么挨打的?进而体会凡卡的非人生活。
2、抓住文中的重点句让学生体会,借助反复的朗读,多种形式的朗读,引导学生进入语言描绘的感情氛围,体验作者的内心世界,达到情感的贯通,把教学推向高潮,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教学中注意启发学生想象。凡卡给爷爷写的信断断续续,信中出现了许多省略号。在此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把静止的省略号变成实()在的生活内容。如:凡卡还受了哪些折磨?为什么?请同学们展开想象,替凡卡说下去。用这样的设计激起学生情感的共鸣,增添悲剧感人的力量。
学法:质疑、探究、感悟、朗读四结合学习法。
六、说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指名认读:诃hē
2、介绍契诃夫。100多年前俄国的著名作家,与法国的莫泊桑、美国的欧·亨利被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现在,几乎他的所有小说和剧本都有了中文译本,大家可以多读读他的作品。
3、(出示主题图:凡卡)接下来这个人,你们一定认识吧?齐读课题。
二)理清脉络
1、读词语。
撇嘴揉眼抽噎
指望祷告楦头
摩平一铺暖炕
①指名读。
②请大家再读第一行的词语,透过这三个词语你能看到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③第三行两个词语中有两个字点了黑点儿,你发现了什么?(多音字)
2、
①通过读课文,你知道这篇文章讲件什么事情吗?
②除了写信,还有其他的内容吗?
③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看看课文的哪些自然段分别写了凡卡的信和凡卡的回忆?
三)体味“生活”
同学们,刚才学词语的时候,大家读到这个词语—指望,谁能再来读一读。
文中有一句话用到了这个词语。指名读--“我的生活没有指望了,连狗都不如!”
理解“指望”(希望,愿望)
凡卡一个人从乡下来城里当学徒,他曾经有什么指望呢?指名答。
①多美好的指望啊,可是仅仅才三个月,他就说自己在城里的生活没有指望了,这是为什么?请同学们把凡卡的信连起来读一读,看看这个孩子在城里遭受了什么?
(大屏幕出示)
昨天晚上我挨了一顿打,因为我给他们的小崽子摇摇篮的时候,不知不觉睡着了。老板揪着我的头发,把我拖到院子里,拿皮带揍了我一顿。这个礼拜,老板娘叫我收拾一条青鱼,我从尾巴上弄起,她就捞起那条青鱼,拿鱼嘴直戳我的脸。伙计们捉弄我,他们打发我上酒店去打酒。
吃的呢,简直没有。早晨吃一点儿面包,午饭是稀粥,晚上又是一点儿面包;至于菜啦,茶啦,只有老板自己才大吃大喝。
他们叫我睡在过道里,他们的小崽子一哭,我就别想睡觉,只好摇那个摇篮……
a、老师把第八自然段的前面部分分成了三节,为什么?齐读此句。
b、连狗都不如的生活还表现在哪些地方?
②读着凡卡蘸着血泪的叙述,听着凡卡悲苦无助的哭诉,我们完全有可能还看到——
a、(大屏幕出示,音乐响起)
凡卡在莫斯科过着连狗都不如的生活。我还看到了,有一次_____。
生想象写话,老师巡视。
b、咱们再一次去感受凡卡那度日如年的生活,那连狗都不如的生活!
(大屏幕出示)
昨天晚上我挨了一顿打,因为我给他们的小崽子摇摇篮的时候,不知不觉睡着了。老板揪着我的头发,把我拖到院子里,拿皮带揍了我一顿。这个礼拜,老板娘叫我收拾一条青鱼,我从尾巴上弄起,她就捞起那条青鱼,拿鱼嘴直戳我的脸。伙计们捉弄我,他们打发我上酒店去打酒。
吃的呢,简直没有。早晨吃一点儿面包,午饭是稀粥,晚上又是一点儿面包;至于菜啦,茶啦,只有老板自己才大吃大喝。
他们叫我睡在过道里,他们的小崽子一哭,我就别想睡觉,只好摇那个摇篮……
学生齐读。
四)揭示“矛盾”
凡卡再也受不住了,他向爷爷发出了痛苦的哀求,发出了绝望的哭喊!
(大屏幕出示)
1、亲爱的爷爷,发发慈悲吧,带我离开这儿回家,回到我们村子里去吧!我再也受不住了!……
2、带我离开这儿吧,要不,我就要死了!……
3、亲爱的爷爷,我再也受不住了,只有死路一条了!……
4、快来吧,亲爱的爷爷,我求您看在基督的面上,带我离开这儿。
5、亲爱的爷爷,来吧!
分组朗读句子。
五)小结延伸
那么,乡下的生活又是如何?爷爷会来带他回乡下去吗?这封信能改变凡卡的命运吗?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七、说板书
本文篇幅较长,内容纵横交错,交织着写信、回忆、叙述三条线索,如此错综复杂的事件关系,便构成了本文教学的难点,课堂上我运用板书有意识的把文章按线索列为两大块,让学生对本课的内容一目了然。
附板书设计:
15、凡卡
写信回忆。
文档为doc格式